当前位置:首页>民生直通车>正文

山花烂漫时

时间:2025-09-13作者:东莞新闻网阅读:5分类:民生直通车

  深秋的北方山村,晨雾尚未散尽,远处山峦层林尽染。天刚蒙蒙亮,五十岁的乡村教师李芳已经踏着露水走上通往村小的山路。她的身影在山路上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一座红砖砌成的校舍后。这是电影《山花烂漫时》的开场画面,也是一幅中国乡村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

  由青年导演王维执导的影片《山花烂漫时》近日在全国公映,该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动人故事。影片中,李芳老师坚守山村讲台三十载,用爱与智慧为孩子们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这样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故事,在银幕上绽放出令人动容的光彩。

  拍摄过程中,导演王维坚持采用实地取景的方式,带领剧组在山西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驻扎了整整六个月。影片中那些破旧的课桌椅、斑驳的黑板、孩子们冻得通红的脸庞,无一不是真实乡村教育的缩影。王维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不想刻意美化什么,只想呈现最真实的状态。正是这种真实,才能打动人心。”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寒冬腊月,教室里没有暖气,孩子们一边呵着热气暖手,一边认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字。李芳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第二天就从家里搬来了旧铁桶改造成的煤炉。这个细节并非剧本原有,而是取材于当地一位真实教师的事迹。剧组在采风过程中了解到,这位教师每年冬天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为学生们购买取暖用的煤炭,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演员阵容方面,实力派演员周韵饰演的李芳老师成为影片的灵魂人物。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周韵提前一个月入住当地村庄,与原型人物同吃同住,学习当地方言,体验乡村教师的生活。她在表演中摒弃了任何夸张的演绎,而是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展现出一个乡村教师内心的坚韧与温暖。特别是影片后半段,当她面对是否要调往城市工作的抉择时,那段长达三分钟的无台词表演,仅凭眼神就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坚守,堪称演技的教科书级示范。

  小演员们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全部从当地学校选拔的非专业小演员,在镜头前展现出了惊人的真实感。他们或许不懂得专业的表演技巧,但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热爱,都是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其中,饰演留守儿童小军的男孩王磊,在拍摄结束后仍与周韵保持联系,他说:“周老师教会了我很多,我也要像电影里那样,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影片的摄影风格朴实无华,大量运用自然光拍摄,镜头语言舒缓而克制。山间四季的变化在镜头下静静流淌:春日的野花,夏日的蝉鸣,秋日的红叶,冬日的白雪,这些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隐喻着孩子们在岁月中的成长。配乐方面,作曲家仅用了简单的钢琴和弦乐,却与画面相得益彰,在情感高潮处恰到好处地推波助澜。

  《山花烂漫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引发的社会思考。影片上映后,许多观众自发发起捐助活动,向偏远地区的学校捐赠图书和教学设备。一些教育工作者表示,这部电影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教师的困境与坚守,也为当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人文视角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明评价道:“这部电影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泪流满面;没有宏大叙事,却展现了时代的脉络。它让我们看到,在广袤的中国乡村,正是这些平凡的教师用不平凡的坚守,点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

  随着剧情推进,山花几度烂漫,银幕上李芳老师的青丝渐渐染上白霜,而她培养的学生们一个个走出大山,又在不同的岗位上回报着这片土地。影片结尾,已经退休的李芳老师站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望着远处崭新的校舍,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这个画面久久定格在观众心中,仿佛在诉说着:教育就是一场美丽的接力,而爱永远不会缺席。

  在当下商业片泛滥的电影市场,《山花烂漫时》如一股清流,用最平实的方式讲述最动人的故事。它或许没有炫目的特效和跌宕的情节,但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证明,真正的好作品永远源于生活,源于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心灵。

上一篇:那时的你

下一篇:那天的氛围

相关文章:

1.那天的氛围2025-09-13

2.山花烂漫时2025-09-13

3.云做的翅膀2025-09-13

4.那些年,我们的青春岁月2025-09-13

5.那一份纯真2025-09-13

6.遥远的他2025-09-13

7.亚利桑那2025-09-13

8.道具人生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