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生直通车>正文

云做的翅膀

时间:2025-09-13作者:东莞新闻网阅读:6分类:民生直通车

  【本报讯】近日,一部名为《云做的翅膀》的文学作品悄然走进公众视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温暖的力量引发广泛关注。这部由青年作家陈南执笔、历时三年创作完成的小说,通过讲述山区儿童对艺术与梦想的执着追求,折射出当代教育环境中关于平等、机遇与成长的深刻议题。

  故事以西南某偏远山村为背景,主人公小舟是一名父母外出务工、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留守儿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通过支教老师的手机听到了古典交响乐,从此对“声音中的云朵”产生了强烈好奇。尽管身边连一把像样的乐器都没有,他却用旧木板、橡皮筋和废弃铁罐制作出一把简陋的“云琴”,并在日夜练习中逐渐触摸到音乐的门槛。

  陈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我曾遇到一个孩子,他用竹片和塑料袋做成‘风筝琴’,在风中拨弄出不成调却动人的声音。那一刻我意识到,梦想从来不需要完美的条件,它只需要一点点生长的缝隙。”

  小说中,小舟的故事并未停留在个人奋斗的层面。随着支教老师将他的视频上传至网络,一群城市中的音乐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和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云翼计划”,通过线上课程和线下捐赠,为小舟和其他山村孩子搭建起一座跨越地理阻隔的艺术桥梁。书中细致刻画了多方力量如何协同合作,将看似缥缈的梦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

  教育学者张蔚然评价该书时指出:“《云做的翅膀》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既展现了个体奋斗的光辉,也揭示了集体协作的可能。它告诉我们,教育公平不仅是硬件投入,更是机会、关注和情感资源的合理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并未刻意渲染苦难,而是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孩子们如何用想象力弥补物质的匮乏。当小舟在雨中用铁皮桶敲击出节奏、望着山间云雾幻想那是“天空的交响乐”时,读者感受到的不是怜悯,而是一种源于生命本真的创造力。

  这部作品也引发了对乡村美育现状的讨论。据相关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乡村地区艺术类教师缺口仍较大,超过60%的乡村学校未能开设正规音乐美术课程。而《云做的翅膀》中描绘的“互联网+艺术教育”模式,正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已有公益组织受该书启发,发起“云朵音乐计划”,为西部山区20所学校搭建线上艺术课堂。

  与此同时,该书在文学性上也获得好评。作家协会理事林薇指出:“陈南用轻盈的笔触承载沉重的议题,语言如云朵般柔软却富有张力。他通过细节构建出立体的山村图景——不仅是苍翠的山峦和泥泞的小路,还有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星芒。”

  随着书籍的传播,书中“云翼计划”的原型项目已收到超过五百份志愿者申请。一位参与项目的城市教师表示:“我们不只是去教授知识,更是去发现和守护那些即将萌芽的梦想种子。正如书中所说——‘云做的翅膀虽然透明,却足以带心灵飞越群山’。”

  截至目前,《云做的翅膀》已加印三次,销量突破十万册。部分读者自发组织图书捐赠活动,将书籍连同音乐器材一起送往山区学校。出版方表示,将把部分收益用于支持乡村艺术教育项目,让书中的理想照进现实。

  这部作品的成功或许印证了其扉页上的那句话:“最轻的云朵,能托起最沉的梦想。”在日益注重教育公平的今天,《云做的翅膀》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成为一扇窗口,让人们看见那些沉默生长于角落的美好,以及如何用行动为它们插上飞向远方的翅膀。

相关文章:

1.那天的氛围2025-09-13

2.山花烂漫时2025-09-13

3.云做的翅膀2025-09-13

4.那些年,我们的青春岁月2025-09-13

5.那一份纯真2025-09-13

6.遥远的他2025-09-13

7.亚利桑那2025-09-13

8.道具人生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