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邑文脉>正文

珠江口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构建水城共融新格局‌

时间:2022-08-17作者:东莞百晓生阅读:210分类:莞邑文脉

  

  【生态修复成果斐然】‌

  近年来,珠江口通过系统治理实现生态显著提升。番禺海鸥岛红树林湿地经修复后,面积达1496亩,成为广州首批重要湿地,不仅防风消浪,更成为鸟类栖息天堂‌。珠海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作为全球最大栖息地,现存约2500头白海豚,依托电子围栏等创新技术守护“海上大熊猫”‌。此外,北江源头的大鲵、佛山三水的鼋等珍稀物种通过人工繁育实现种群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

  【水质提升与监测体系完善】‌

  珠江口海域水质监测网络持续优化,2024年秋季海洋监测覆盖47个点位,航程超1200公里,为生态“全面把脉”提供科学支撑‌。广州海珠区通过“五位一体”水环境治理,河涌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6%,湿地水质从V类跃升至Ⅲ类,昆虫与鸟类种类分别增至903种和201种‌。

6.png

  【科技赋能与公众参与】‌

  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科技与公众力量。珠海白海豚保护区运用声光联动监测系统,实现精准管护‌;海珠区推出水生态环境研学路线,通过5G无人船巡航、湿地生态缸构建等互动形式,让市民近距离感知生态修复成果‌。番禺区检察院联合行政部门构建“行政履职+司法保护”网络,为红树林修复提供制度保障‌。

  【未来展望:打造韧性生态廊道】‌

  珠江三角洲正探索“水网城市3.0”模式,拟通过河道生态化改造、台风能源链编程等策略,提升区域生态韧性‌。广州、珠海等地计划进一步扩大湿地保护范围,推动“水文商旅”融合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注:文中数据与案例均截至2025年3月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