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聚头条>正文

少年收容所

时间:2025-09-25作者:东莞新闻网阅读:0分类:莞聚头条

  深秋的午後,陽光穿過高大的梧桐樹,在略顯斑駁的牆面上投下細碎的光影。這是一處位於城市邊緣的安靜院落,若非門口那個並不顯眼的牌子,過往的行人很難將它與一個承載著沉重過往的地方聯繫起來——少年收容所。

  推開那扇沉重的鐵門,喧囂的城市噪音仿佛瞬間被隔絕在外。院子裏很安靜,只能聽到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幾個十幾歲的男孩正在籃球架下投籃,動作算不上嫺熟,卻很投入,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他們的眼神裏,有同齡人應有的專注,但也夾雜著一絲與年齡不符的警惕和疏離。這裏是他們臨時的家,一個在人生航線意外偏離後,提供緊急避風港的地方。

  所長老張在這裏工作了近二十年,兩鬢已有些斑白。他說話語速不快,帶著一種長年與特殊孩子打交道磨煉出的耐心和溫和。“來到這裏的孩子,每個背後都有一段不忍細說的故事。”他沒有使用任何標簽性的詞彙,語氣平靜得像在談論天氣,“有的是家庭變故,失去了監護人;有的是因爲一時衝動,觸犯了法律;還有一些,是長期處於無人監管的困境中。他們來的時候,大多帶著傷,心裏築著高高的牆。”

  他帶記者參觀了孩子們的宿舍,房間乾淨整潔,被褥疊得方方正正,牆上貼著他們自己畫的色彩明豔的畫。活動室裏,書架上的書種類繁多,幾台電腦可供學習,角落裏還放著吉他和其他樂器。“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急於糾正或說教,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穩定、有規律的環境。”老張解釋道,“讓他們先喘口氣,知道有一張床準時有飯吃,有人關心他們是不是冷了餓了。這是重建信任的基礎。”

  在心理諮詢室,我們見到了李老師,一位年輕但經驗豐富的心理輔導員。她的工作,就是幫助孩子們拆除心裏那堵無形的牆。“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對成人世界充滿不信任。他們可能用叛逆、沉默或者攻擊性來僞裝自己。”李老師說,她的方法不是生硬的談話,而是通過沙盤遊戲、繪畫、音樂等非語言的方式,讓孩子們慢慢打開心扉。“有個孩子剛來時,一個月沒說過一句話。我們就陪著他,他畫畫,我們就在旁邊看。直到有一天,他畫了一幅特別暗沉的畫,全是黑色和深藍色。我輕輕問了一句‘這片黑色是什麽感覺?’他沉默了很久,才小聲說,‘是害怕。’那一刻,才是真正幫助的開始。”

  教育在這裏從未缺席。收容所與附近一所中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有專門的老師過來授課。課程進度會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調整,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重建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課餘時間,生活老師會教他們基本的生活技能,從整理內務到簡單的烹飪。“我們希望他們離開這裏時,帶走的不僅僅是一段暫時安寧的回憶,還有面對未來生活的能力。”一位志願者老師一邊指導一個男孩縫補開線的書包,一邊對記者說。那個男孩神情專注,針腳雖然歪歪扭扭,但他堅持要自己完成。

  採訪中,我們遇到了一個叫小磊(化名)的少年。他十六歲,身材瘦高,眼神清澈卻帶著幾分遊移。在徵得他本人和所裏的同意後,他簡單談起了自己的經歷。父母離異後各自組建家庭,他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最後輟學,在社會上遊蕩,結識了不好的人,犯了錯。剛到收容所時,他充滿敵意,認爲全世界都拋棄了他。“是張所長和李老師他們,沒有放棄我。”小磊低聲說,“他們跟我講道理,但不是訓斥。在這裏,我學會了怎麽跟人相處,也重新拿起了課本。我發現,原來我數學還不錯。”他提到未來,想學一門手藝,比如汽修,“靠力氣吃飯,踏實。”說這話時,他眼裏有了一點光。

  當然,這裏也並非總是風平浪靜。青春期的荷爾蒙、過往經歷留下的創傷,會讓衝突偶爾爆發。工作人員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智慧去處理,既要堅持原則,又要讓孩子感受到不被拋棄的溫暖。“每一次衝突的和平解決,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老張說。

  黃昏時分,我們離開收容所。回頭望去,院落沐浴在金色的餘暉中,顯得格外寧靜。籃球場上的身影依舊在奔跑,食堂裏飄出飯菜的香氣。這些少年的人生故事,在這裏翻開了被迫暫停的一頁,但絕不是終結。這個看似普通的地方,就像一個默默運轉的生命修復站,它用接納代替歧視,用引導代替指責,用專業的愛去修補那些折翼的翅膀。它所承載的,不僅是監護與教育的責任,更是對每一個迷途生命不離不棄的承諾,以及點亮他們迴歸社會之路的那盞溫暖卻堅定的燈。社會的文明程度,恰恰體現在它如何對待那些最脆弱、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成員。少年收容所的存在與努力,無聲地詮釋著這一道理。

相关文章:

1.居家男人2025-09-25

2.巨石阵灾劫2025-09-25

3.巨型蜘蛛2025-09-25

4.山下怪谈2025-09-25

5.尼玛的夏天2025-09-25

6.吹玻璃的人2025-09-25

7.吸血鬼之恋2025-09-25

8.同班同学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