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聚头条>正文

高山下的花环

时间:2025-09-22作者:东莞新闻网阅读:7分类:莞聚头条

  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一座烈士陵园里,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一位身着旧式军装的老兵颤巍巍地将一束鲜红的杜鹃花轻轻放在墓碑前。墓碑上刻着“李定国烈士,1962-1984”的字样。这位沉默的老兵与长眠于此的战士们,正是四十年前那场边境防御作战中无数英雄的缩影。而他们的故事,通过一部1984年上映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至今仍在国人心中激荡着深沉的回响。

  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根据李存葆同名小说改编的《高山下的花环》,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直面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实题材的影片。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刻意煽情的英雄主义渲染,而是以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步兵连队在战前、战中与战后的命运轨迹。影片通过连长梁三喜、指导员赵蒙生、副连长靳开来等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再现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里中国军人的牺牲与奉献、矛盾与成长。

  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其对“英雄”的解构。靳开来因砍甘蔗为战友解渴而触雷牺牲,却因“违反纪律”未能获得军功章;梁三喜为保护战友以身殉国,身后只留下一张血染的欠债清单;出身高干家庭的赵蒙生从怯懦到坚定的蜕变……这些角色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挣扎有缺点的普通人。正因如此,他们的选择才更具震撼力——不是天生无畏,而是明知恐惧仍勇往直前;不是没有私心,但在关键时刻愿为他人牺牲。

  四十年时光流转,这部影片的价值早已超越艺术本身。近年来,随着烈士寻亲、遗物认领等公益活动的开展,《高山下的花环》再度回到公众视野。许多年轻观众通过流媒体平台第一次观看这部老电影后留言:“终于理解了爷爷为什么总看着军帽沉默不语”“才知道课本上‘钢铁长城’四个字背后是怎样的重量”。在某知名影评网站上,该片评分持续保持在9.5分的高位,有网友写道:“这不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而是一部关于人如何成为英雄的史诗。”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表现的军人家属面对丧亲之痛时的坚韧,同样撼动人心。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最终拒绝接受抚恤金,用“人死债不烂”的朴素信念还清债务的情节,展现了中国百姓最珍贵的诚信品格。这种精神传承至今——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每年清明都有群众自发前来祭扫,不少家庭三代同行,父亲向孩子讲述影片背后的真实故事。

  研究军旅文学的学者张教授指出:“《高山下的花环》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没有美化战争,也没有回避矛盾。它让我们看到,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流血牺牲,而是因为他们深知生命的价值,却依然选择为国为民挺身而出。”这种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使影片历经岁月洗礼反而愈显珍贵。

  当下国际局势变幻莫测,重温这部经典更具有特殊意义。它提醒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也展现了中国军人始终如一的担当。在南部战区某部组织的观影活动中,一位“00后”战士感慨:“以前觉得英雄遥不可及,现在明白了,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英雄。”

  夕阳西下,麻栗坡烈士陵园的纪念碑被余晖染成金色,石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山风吹过,花环上的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未曾远去的故事。而《高山下的花环》作为一座矗立在民族记忆中的精神丰碑,仍在持续唤醒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这部穿越时空的作品证明:真正优秀的文艺创作,永远能与时代共鸣、与人心相通。

上一篇:鬼屋丽人

下一篇:高楼惊魂

相关文章:

1.公文包2025-09-24

2.全面回忆2025-09-24

3.今天的吉良同学2025-09-24

4.全职杀手 (普通话版)2025-09-24

5.双姝奇缘2025-09-24

6.人类清除计划52025-09-24

7.双峰:与火同行2025-09-24

8.双瞳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