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东莞通过推动机构提质扩容、深化公建民营改革等举措,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41张,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新增500张”民生目标,进一步缓解了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为老年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多措并举夯实服务基础
机构升级扩容:望牛墩镇敬老院通过公建民营模式改造为康裕护理院,新增238张床位;万江街道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项目一期开放238张床位,二期规划持续推进。
政策引导支持:东莞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通过财政投入、土地保障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达47家,总床位突破6000张。
“医养结合”提升服务品质
新增床位中,护理型床位占比显著提升。以康裕护理院为例,其采用“医生+护士+社工+康复师”多学科团队模式,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健康管理、专业护理等一体化服务。此外,全市累计建成32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56个居家养老站点,形成“机构-社区-居家”三级网络。
配套服务完善“最后一公里”
在增加机构床位的同时,东莞同步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长者助餐、医疗巡诊等配套服务。2024年累计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超500宗,并通过“模拟家庭”志愿服务为独居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市民政局表示,2025年将继续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并探索设立临终关怀服务中心,推动养老服务从“量”到“质”全面提升。
专家观点
业内人士指出,东莞通过“增量”与“提质”并举,既缓解了养老床位短缺问题,又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向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水乡片区倾斜资源,同时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育,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