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某座以教育闻名的城市里,一则关于五个女孩与两位父亲的故事正悄然流传。这五个女孩并非亲生姐妹,却因为两位特殊的“爸爸”而成为一家人,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们个个品学兼优、才华出众,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五校花”。而这一切,都要从十二年前的一个决定说起。
2012年,消防员李建国在一次救援任务中结识了志愿者张建军。当时,张建军正在一家民办孤儿院做义工,而李建国所在的消防中队正是该孤儿院的定点安全帮扶单位。在一次消防安全讲座结束后,两人同时注意到角落里安静看书的五个小女孩。院长告诉他们,这五个孩子来自不同家庭,都在一年内因各种变故成为孤儿,最大的刚满七岁,最小的才五岁。
“那天走出孤儿院,我们俩在门口抽了半包烟。”李建国回忆道,“看着孩子们清澈又带着怯意的眼神,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令他们意外的是,对方竟然有着同样的想法——给这些孩子一个家。
经过半年多的手续办理和准备工作,两位三十出头的单身男士做出了一个惊动亲友的决定:共同收养这五个女孩。质疑声接踵而至。“两个大男人能带好孩子吗”“以后结婚成家怎么办”……面对这些关切,他们只是默默改造了李建国祖传的老宅,将三个房间刷成粉色,还特意在院子里装了秋千。
“最开始确实手忙脚乱。”张建军笑着说,“第一天给最小的孩子扎辫子,花了半小时还是歪的。现在闭着眼睛都能编出鱼骨辫。”为了照顾好孩子们,他特意去考了保育员证书,而李建国则发挥部队作风,为家里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
十二年来,这个特殊家庭的每一天都是从清晨五点半开始的。当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五姐妹已经开始晨读——这是李爸爸立下的规矩。“知识改变命运,对女孩子尤其如此。”这位在火场里从不退缩的硬汉,每次参加家长会都会认真做笔记。
而张爸爸则是女儿们的情感树洞。每个孩子都有单独与他聊天的“专属时间”,青春期的小秘密、学习上的困惑、甚至对未来的迷茫,都会在这个时间里得到耐心解答。二女儿小雨记得,有次她竞选班长失败,张爸爸陪她在江边走了整整三小时。“他告诉我,失败是人生最好的礼物,因为它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站起来。”
在两位父亲截然不同却又互补的教育方式下,五个女孩茁壮成长。大女儿去年以全市前十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二女儿是省青少年游泳冠军,三女儿在编程大赛中屡获佳绩,四女儿写得一手好书法,小女儿则是童声合唱团的领唱。她们的故事在学校传开后,同学们给这个学霸家庭取了个温馨的绰号——“五校花与两个爸”。
如今,走进这个热闹的家庭,随处可见成长的痕迹:墙上贴着二十多张奖状,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冰箱上贴着每周菜谱和值日表。周末的傍晚,经常能看到两位爸爸在厨房忙碌,五个女儿在院子里读书练琴的温馨场景。
“别人看到的是五个‘校花’,我们看到的只是五个平凡的孩子。”李建国望着正在辅导妹妹作业的大女儿,眼神里满是骄傲,“她们不需要做最优秀的,只要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好。”
当被问及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时,张建军想了想说:“家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爱的本质从未改变。我们只是用行动证明了,只要有爱和责任,任何形式的家庭都能培育出幸福的孩子。”
夕阳西下,五个女孩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手挽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知道,在那座充满欢声笑语的老宅里,有两个爸爸正在准备她们最爱吃的糖醋排骨。而这个由两位父亲用爱与责任构筑的家,早已成为她们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
在这个追求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个特殊家庭用十二年的坚守诠释了亲情的真谛——爱,从来与血缘无关,而是与选择有关。正如大女儿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我有两个世界上最棒的爸爸,他们教会我们,真正的家庭是心与心的相遇。”